皮带输送机运行时皮带跑偏是较常见的故障。为解决这类故障重点是要注意安装的尺寸精度与日常的维护保养。跑偏的原因有多种,需根据不同的原因区别处理:
1、调整承载托辊组。皮带线的皮带在整个皮带输送机的中部跑偏时可调整托辊组的位置来调整跑偏;在制造时托辊组的两侧安装孔都加工成长孔,以便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托辊组的那一侧朝皮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外一侧后移。皮带向上方向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
2、安装调心托辊组。调心托辊组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四连杆式、立辊式等其原理是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方向转动阻挡或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一般在皮带输送机总长度较短时或皮带线双向运行时采用此方法比较合理,原因是较短皮带输送机更容易跑偏并且不容易调整。而长皮带输送机较好不采用此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的使用会对皮带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3、调整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位置。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的调整是皮带跑偏调整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条皮带输送机至少有2到5个滚筒,所有滚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垂直于皮带输送机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若偏斜过大必然发生跑偏。其调整方法与调整托辊组类似。对于头部滚筒如皮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输送机的皮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皮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较好准确安装其位置。
4、张紧处的调整。皮带张紧处的调整是皮带输送机跑偏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重锤张紧处上部的两个改向滚筒除应垂直于皮带长度方向以外还应垂直于重力垂线,即保证其轴中心线水平。使用螺旋张紧或液压油缸张紧时,张紧滚筒的两个轴承座应当同时平移,以保证滚筒轴线与皮带纵向方向垂直。具体的皮带跑偏的调整方法与滚筒处的调整类似。
5、双向运行的皮带输送机皮带跑偏的调整比单向皮带线跑偏的调整相对要困难许多,在具体调整时应先调整某一个方向,然后调整另外一个方向。调整时要仔细观察皮带运动方向与跑偏趋势的关系,逐个进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的调整上,其次是托辊的调整与物料的落料点的调整。同时应注意皮带在硫化接头时应使皮带断面长度方向上的受力均匀,在采用导链牵引时两侧的受力尽可能地相等。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
日常维护:
1、检查所有紧固件并确认没有松动。
2、清洁皮带并确认皮带完好,如发现皮带破损应及时更换。
3、检查电机减速箱内的润滑油并确保正常。
4、检查皮带张紧度并调整至适当。
1、皮带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20mm;
2、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及其支腿等机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
2.2、机架中心线的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不应大于5mm;
2.3、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3/1000;
2.4、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
2.5、中间架的间距,其允许偏差为±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
2.6、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移偏差和高低均不应大于1mm;
3、组装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应符合下列要求:
3.1、滚筒横向中心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mm;
3.2、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
3.3、滚筒轴线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
3.4、对于双驱动滚筒,两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4mm;
4、组装托辊应符合下列要求:
4.1、托辊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
4.2、对于非用于调心或过渡的托辊辊子,其上表面母线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且相邻三组托辊辊子上表面母线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2mm:(注:1、平面指水平面或倾斜面,2、皮带机凸弧段或凹弧段上的托辊辊子母线具有弧线型)。
5、块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不应接触制动轮工作面;在额定制动力矩下,闸瓦与制动轮工作面的贴合面积,压制成型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50%,普通石棉的,每块不应小于设计面积的70%,盘式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宜为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工作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制动面积的80%。
6、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按拉紧装置的形式、输送带带芯材料、带长和启、制动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6.1、垂直框架式或水平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程的20%-40%,其中,尼龙芯带、帆布芯带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m的,以及电动机直接启动和有制动要求的,松动行程应取小值。
6.2、绞车或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mm.。 7、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拉紧装置的轮子均应与轨道面接触,但允许其一个轮子与轨道面有间隙:卸料车、可逆配仓输送机其间隙不应大于0.5mm,拉紧装置其间隙不应大于2mm。
8、绞车式拉紧装置装配后,其拉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的中心线及卷筒轴线的垂直线的偏斜偏差均应小于1/10;
9、刮板清扫器的刮板和回转清扫器的刷子,在滚筒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带宽的85%;
10、带式逆止装置的工作包角不应小于70°,滚柱逆止器的逆转角不应大于30°,安装后减速器应运转灵活。
11、输送带的连接方法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输送带制造厂的规定;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其直线度允许偏差:带宽>500mm,且带长>20m允许偏差为25mm,检测长度为7m;带宽≤500mm,且带长≤20m,允许偏差为25mm,检测长度为5m。
12、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2.1、当皮带接头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
12.2、拉紧装置调整应灵活,当皮带机启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
12.3、当输送带运行时,其边缘与托辊侧辊子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0 mm;
13、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
13.1、整机运行应平稳,应无不转动的辊子;
13.2、清扫器清扫效果应良好,刮板式清扫器的刮板与输送带接触应均匀,并不应发生异常振动;
13.3、卸料装置不应产生颤抖和撒料现象。